《重生90年代:单亲妈妈开挂人生》小说简介
以李颂言小悦作为主角的现代言情小说《重生90年代:单亲妈妈开挂人生》,讲述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是作者橙味咩星人的一部人气佳作,主要讲述的是:她把热腾腾的茶叶蛋用牛皮纸仔细包好,先在蛋壳上轻轻敲出更密集的裂纹,让卤汁渗透得更充分。然后在牛皮纸表面刷上一层猪……
《重生90年代:单亲妈妈开挂人生》 重生90年代:单亲妈妈开挂人生第17章 免费试读
中秋前夜,天空突然变了脸色。原本还算晴朗的傍晚,忽然乌云密布,豆大的雨点开始往下砸。早市里的摊贩们纷纷收摊,推着车匆匆往家赶。
"妈妈,要下大雨了,我们也回家吧?"小悦看着天空中越来越密的雨点,有些担心。
李颂言却没有收拾的意思,反而开始从车底下拖出一块大塑料布。这是她前几天专门买的,就是为了应对这种突**况。
"不回,妈妈有办法。"她一边说着,一边熟练地把塑料布铺在三轮车上,四角用绳子固定好。很快,一个简易的防雨棚就搭好了。
"下雨天,夜班工人更需要热乎乎的夜宵。"李颂言想起现代那些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暴雨天生意往往更好,因为人们需要温暖和便利。而且,她突然想到一个绝妙的想法——在现代,限时**的概念总是能激发顾客的购买欲,那么"雨夜限定"这个概念是不是也能用到现在?
她让小悦帮忙,从摊位上拿出几张红纸,快速写下几行字:"雨夜限定暖心套餐"、"风雨同行,温暖相伴"、"今夜专供,明日无售"。然后把这些纸条贴在推车的显眼位置。
"这叫稀缺性营销,"李颂言在心里想着,"让顾客觉得这是特殊时刻的特殊体验,错过了就没有了。"
她开始准备"防雨套餐"。茶叶蛋要重新包装,不能像平时那样直接用碗盛着,得想办法防水。李颂言找来几张厚一些的牛皮纸,这是她平时包煎饼剩下的,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她把热腾腾的茶叶蛋用牛皮纸仔细包好,先在蛋壳上轻轻敲出更密集的裂纹,让卤汁渗透得更充分。然后在牛皮纸表面刷上一层猪油,这样就能起到防水的作用。接着在外面再包一层蜡纸,双重保护,确保雨水渗不进去。最巧妙的是,她在每个包装上用红墨水画了个小雨滴的图案,旁边写着"雨夜专供"四个字。
红糖姜茶的**更考验功夫。李颂言把生姜洗净,用刀背拍散,然后切成细丝。她在锅里用小火慢慢炒制姜丝,这个过程要特别耐心,火候不能太大,否则姜丝会发苦。
"滋滋滋——"姜丝在锅里慢慢变色,从白色变成淡黄色,再变成金黄色,散发出浓郁的香味。李颂言知道,这个过程中姜的辛辣味会减轻,甜香味会增强。
等姜丝炒到微微焦黄的时候,她加入红糖一起炒。红糖遇热融化,和姜丝混合在一起,发出"嗞嗞"的声响。炒糖是个技术活,火候要刚好,炒得不够糖不化,炒过了会发苦。
李颂言看着锅里的红糖慢慢融化,呈现出琥珀般的色泽,这时候的香味最浓郁——既有红糖的甜香,又有生姜的辛香,还有一丝焦糖的醇厚。
炒好的姜糖连同汁水一起倒入保温壶中,然后冲入滚烫的开水。那种香甜辛辣的味道立刻弥漫开来,光是闻着就让人觉得暖和。保温壶是她花了五块钱买的二手货,虽然外观有些破旧,但保温效果很好。
最有创意的是"湿身煎饼"的开发。李颂言看着中午剩下的米饭,突然想起现代韩式料理中的米饼做法。她把米饭用擀面杖压散,不能压得太烂,要保持一定的颗粒感,这样吃起来才有层次。
然后把压散的米饭和面糊混合。面糊的比例要调好,不能太稠也不能太稀。米饭的加入让面糊变得更加粘稠,而且会带来独特的香糯口感。
她在铁板上刷一层薄薄的油,等油热了把米饭面糊摊成饼状。这个过程要掌握好火候,火太大会糊,火太小不成型。随着"滋滋"的响声,米饭煎饼慢慢凝固,表面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
等一面煎至微黄,李颂言小心翼翼地翻面。翻面是个技术活,要快准稳,否则饼会散。翻过来的煎饼表面有些焦糖色的斑点,看起来特别有食欲。
接下来是加馅料。午餐肉是她托副食店王姐买的临期货,虽然便宜些,但质量不差。她把午餐肉切成厚片,在煎饼还没完全熟透的时候放上去,让肉片的温度和煎饼一起加热。
午餐肉的油脂慢慢渗出,和米饭的香味混合在一起,形成了诱人的肉香。再配上她自己腌制的酸豆角,那种酸脆的口感正好平衡午餐肉的油腻。
最后,她把煎饼对折包成饺子状,用牙签固定。这样不仅方便单手拿着吃,即使在雨中也不会掉馅,而且看起来也更精致。每个湿身煎饼的包装纸上都写着"雨夜特制"的字样。
雨越下越大,街上的行人都匆匆忙忙地赶路。但很快,李颂言的暖心夜宵香味就吸引了第一个客人。
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的纺织厂工人停在摊位前,肩膀上还挂着厂牌。他刚下三班倒的夜班,看着那些"雨夜限定"的标语,眼中露出好奇的神色:"大姐,这么大雨你还摆摊?这雨夜限定是什么意思?"
"就是专门为下雨天准备的特殊套餐,"李颂言笑着递给他一个防水包装的茶叶蛋,"只有雨夜才有,平时买不到的。"
工人接过茶叶蛋,首先就被那个精致的包装吸引了。牛皮纸包装上的小雨滴图案很有趣,"雨夜专供"四个字让他感觉这不是普通的茶叶蛋,而是什么特别的东西。
他撕开包装,一股浓郁的香味立刻扑鼻而来。这个茶叶蛋的颜色比平时的更深,裂纹也更密集,看起来就很入味。咬了一口,蛋**滑,蛋黄香醇,那种多层次的香料味在口中慢慢散开。
"哎呀,这茶叶蛋怎么这么香?比我们厂食堂的强多了。"工人惊喜地说,"而且这包装真不错,雨水一点都进不去。"
"下雨天湿气重,我特意调整了配方,加了陈皮和山楂,既能去湿又能暖胃。"李颂言一边说着,一边给他倒了一杯红糖姜茶。
工人端起搪瓷杯,先闻了闻,一股甜辣的香味钻进鼻孔。喝了一口,眼睛立刻亮了:"这姜茶真带劲!我们厂里的锅炉工老张也会煮姜茶,但没这个香。"
他仔细品味着:"这姜茶和平时喝的不一样,有种特别的焦糖味,是怎么做的?"
"生姜先炒过,去掉了部分辛辣,再和红糖一起炒制,这样味道更醇厚。"李颂言解释道,心里想着现代饮品店的调制技巧。
工人又要了一个湿身煎饼。这个名字让他觉得很有趣:"这名字起得真有意思,湿身煎饼,一听就是雨天专用的。"
他接过煎饼,发现包装方式很贴心,用牙签固定成饺子状,确实方便单手拿着吃。咬开后,他被里面的层次感震惊了。
米饭煎饼的外皮酥脆,但里面还保持着米粒的颗粒感,给人一种很有嚼头的感觉。午餐肉片厚实鲜美,油脂恰到好处,不会太腻。酸豆角的加入更是画龙点睛,那种酸脆的口感瞬间激活了味蕾,让整个煎饼的层次变得丰富起来。
"这煎饼真绝了!比我们厂招待所的大师傅做得都好。"工人连连赞叹,"这米饭和面糊混合的想法太有创意了,吃起来既有饼的香,又有米饭的糯。"
正当李颂言忙得不亦乐乎的时候,一阵争吵声传来。是早市里卖烧饼的张婶,她正和几个摊贩指着李颂言的摊位议论。张婶是个五十多岁的妇女,丈夫在机械厂当车工,家里条件还不错。
"你们看看,这李颂言又在搞什么花样,"张婶酸溜溜地说,"什么雨夜限定,装得跟个洋人似的。我在这儿摆了十几年摊,从来没见过这种搞法。"
"就是说,"卖茶叶蛋的刘大妈附和道,她丈夫在供销社工作,平时说话也有些官腔,"摆个摊还搞这么多名堂,我看就是哗众取宠。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生意经,哪有这些花里胡哨的?"
"而且这种天气还在外面摆摊,万一吃坏了肚子怎么办?"张婶故意提高声音,让买夜宵的客人都能听到,"我看这就是不负责任。咱们做生意的,最重要的是诚信,不是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一个刚买了套餐的钢铁厂工人听不下去了。他穿着厚厚的棉袄,胸前还别着劳动模范的奖章:"张婶,您这话说得不对吧。我刚吃了,包装得很好,一点都没湿。而且味道确实比平时的香。人家有本事做出好东西,咱们应该学习才对。"
"你懂什么?"张婶瞪了他一眼,"年轻人容易被忽悠,什么雨夜限定,说到底还不是茶叶蛋煎饼,换个名字就能多要钱了。这就是资产阶级那一套,包装炒作。"
这时,一个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是早市管理所的老陈,以前在街道办事处工作,后来调到市场管理,平时对摊贩们还算公正。他看了看李颂言的摊位,又看了看那些标语。
"小李,下雨天摆摊要注意安全啊。"老陈推了推眼镜,语气还算和善,"万一出了问题不好处理。上面对食品安全抓得很严,你这样搞容易被人说闲话。"
"陈叔,我有防护措施的,"李颂言指着油布棚子,"而且我观察过,雨天确实有很多夜班工人需要热食。纺织厂、钢铁厂、化工厂,这些地方都是三班倒,工人们下班后买不到热的吃的。"
老陈点点头,他也看到了李颂言摊位前排队买夜宵的工人们。这些人都穿着各个工厂的制服,胸前别着厂徽,确实都是刚下夜班的工人。
"确实,不过你这雨夜限定的说法..."老陈有些为难,"会不会让人觉得是在搞什么新名堂?现在上面对个体户管得严,怕你们搞资本主义那一套。"
张婶见管理员也有质疑,立刻来劲了:"就是说,摆摊就摆摊,搞这么多花里胡哨的名字干什么?还什么今夜专供明日无售,搞得跟抢购紧俏商品似的。这不是投机倒把是什么?"
正在这时,环卫工老周冒雨跑过来,怀里抱着一块厚厚的油布。老周今年五十八了,在环卫站干了快二十年,是个老劳模,大家都尊敬他。
"小李,用这个!这玩意比塑料布抗风,我在仓库里找到的。"老周气喘吁吁地跑到摊位前,看到张婶等人在那里指指点点,脸色有些不好看:"你们这是干什么?人家小李为了让我们这些夜班工人吃口热的,大雨天还在这儿坚持,应该支持才对。"
"老周,你这话说得,"张婶有些尴尬,"我们也是为了食品安全着想。现在个体户越来越多,良莠不齐,得有个规范才行。"
"什么食品安全?"老周一边帮李颂言铺油布一边说,"我天天在这一带扫大街,小李的摊位是最干净的。倒是你们有些人,连围裙都不换,还好意思说别人?"
刚铺好油布,修鞋匠老孙头也出现了。他拿着几根粗铁丝和一把钳子,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师傅,解放前就在这一带修鞋,手艺好人缘也好。
"小李,我来帮你加固推车支架,这风太大了,得弄结实点。"老孙头冒着雨在推车底下忙活,用铁丝把支架绑得更牢固。虽然年纪大了,但手艺一点不含糊,很快就把推车加固得稳稳当当。
张婶看到两个德高望重的老人都在帮李颂言,知道今天讨不到便宜。而且老周是劳模,老孙头是老街坊,她也不敢得罪。只能灰溜溜地带着几个摊贩离开了,临走还嘀咕着:"走着瞧,搞这些花样早晚要出问题。"
管理员老陈看着这一幕,也点了点头:"既然老周他们都支持,那就继续吧。不过要注意安全,有问题及时处理。还有这个雨夜限定的说法,以后还是少用,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李颂言心中涌起一阵暖流,赶紧给两位老人各倒了一大杯红糖姜茶:"来,暖暖身子,这茶驱寒。"
老周端起搪瓷杯喝了一大口,整个人都精神了:"哎呀,这姜茶做得真好!炒过的生姜就是不一样,又香又不冲,比我们环卫站食堂的还地道。"
老孙头也连连点头:"小李的手艺是真没话说,这么大雨还能做出这么香的夜宵,不简单。而且这包装也用心,看着就干净卫生,比那些国营食堂都强。"
正说着,远处传来汽车引擎声。一辆天津大发面包车缓缓停在摊位旁,这在90年代已经算是很不错的车了。车窗摇下来,露出王建国那张得意的脸。他现在是纺织厂的车间副主任,刚分到这辆厂里的公车,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
"呦,这么大雨还在这儿摆摊?"王建国故意提高声音,让周围的人都能听到,"看你们这狼狈样子,还什么雨夜限定,搞得跟供销社的紧俏商品似的,真是可笑。"
副驾驶坐着那个烫着时髦卷发的女人,是厂里新来的会计小丽,穿着进口的确良衬衫,脖子上还戴着金项链。她捏着鼻子一脸嫌弃:"建国,这种地方太脏了,而且下这么大雨,谁知道这些东西干不干净。我们厂食堂的条件都比这强。"
王建国从上衣口袋里掏出钱包,这是厂里发的真皮钱包,里面装着他刚发的工资和奖金。他抽出一张五十元的大团结,在90年代这可是一笔不小的钱,普通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六七十。
"给女儿买件像样的雨衣,"王建国把钞票扔向李颂言,"别让孩子跟着你在这种鬼天气里受罪。看看人家国营厂的孩子,都有专门的接送车,哪像你们这样风吹雨淋的。"
钞票在雨中飘落,掉在泥泞的地上。五十块钱对现在的李颂言来说确实是一笔巨款,足够她十天的收入。她看着地上被雨水打湿的钞票,想起女儿身上那件已经洗得发白的旧雨衣,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
就在她犹豫要不要捡起那张钞票时,小悦突然冲了过去。她弯腰捡起钞票,然后用力砸向车窗:"我妈不卖尊严!我们不要你的臭钱!"
钞票"啪"地一声贴在车窗玻璃上,然后滑落到地上。小悦虽然才七岁,但那种坚决的态度让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撼了。
"我妈妈用自己的手艺挣钱,比你这种靠关系的人干净一万倍!"小悦大声喊道,雨水混着眼泪在她脸上流淌,"我妈妈是真正为工人叔叔服务的人,你算什么东西!"
围观的工人们都被这一幕深深感动了。一个胸前别着钢铁厂徽章的年轻工人走过来,轻抚着小悦的头:"好孩子,说得对!你妈妈确实是为我们服务的,让我们这些夜班工人在恶劣天气里还能吃到热乎的东西。"
老周也愤愤地指着王建国:"什么叫狼狈?人家这叫敬业!这叫为人民服务!下这么大雨还坚持为大家提供热食,比你这种坐办公室吹暖气的干部强一百倍!"
更多的工人开始为李颂言母女打抱不平:
"就是,人家靠手艺吃饭,光明正大,有什么可羞的?"
"开个公车就了不起了?还不是厂里的,又不是自己的!"
"我们买她的夜宵是因为好吃,不是因为可怜她!"
车里的小丽见情况不对,不耐烦地催促:"建国,这些人都疯了,咱们快走吧。厂里还等着用车呢。"
王建国脸色铁青,没想到自己的"善意"施舍会遭到如此激烈的反击。他重重地踩了一脚油门,面包车冒着黑烟,溅起一片水花扬长而去。
有了老周和老孙头的帮助,李颂言的摊位变得更加稳固。厚实的油布遮风挡雨,推车支架也加固得牢牢的,即使风雨再大也不怕了。
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年轻护士打着雨伞走过来,胸前的工作证显示她是市人民医院的。她刚下夜班,脸上还有些疲惫:"阿姨,我听同事说你这儿有雨夜限定套餐?我们医院食堂早就关门了。"
"有的,"李颂言热情地招呼,"专门为雨天准备的,包装防水,特别适合这种天气。"
护士接过套餐,先是被那些贴心的包装设计吸引了。每个包装上都有小雨滴的图案,看起来既可爱又实用。她先尝了茶叶蛋,眼睛立刻亮了。
"这茶叶蛋的味道真特别,比我们医院食堂的更香更入味。"她仔细品味着,"而且这包装真聪明,完全不漏水,比药房的包装都专业。"
接着她喝了一口红糖姜茶,整个人都暖和起来:"这姜茶太棒了!甜辣适中,喝完后身体都暖洋洋的。我们医院的中药房也配姜茶,但没这么好喝。"
最后她咬了一口湿身煎饼,被那丰富的层次感征服了:"这煎饼的创意太棒了!米饭和面糊混合的口感很特别,加上午餐肉和酸豆角的搭配,营养搭配很科学。而且这个包装方式真贴心,我们医生值夜班的时候最需要这种可以单手吃的食物。"
夜渐深,雨还在下,但李颂言的"雨夜限定"概念在这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越来越多的夜班工人被那些特殊的标语和包装吸引,大家都觉得这不是普通的夜宵摊位,而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一个开着解放牌卡车的司机停车买了套餐,他是运输公司的,跑长途刚回来。边吃边夸:"师傅,你这想法真不错。我跑了这么多年运输,走南闯北见识不少,你这套做法在大城市都不多见。这包装、这味道,都比国营招待所强。"
小说《重生90年代:单亲妈妈开挂人生》 重生90年代:单亲妈妈开挂人生第17章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