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棘冠冕:和上司住同一个屋檐下》小说简介
冷月如moon以细腻的笔触创作了一部充满惊喜的[标签:类型]小说《荆棘冠冕:和上司住同一个屋檐下》,主角伊苏靳开文的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这本小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巧妙的叙事手法给读者带来了难忘的阅读体验。她知道,靳开文将她放在这里,绝不仅仅是为了让她“熟悉流程”。这更像是一场不言自明的考验……。
《荆棘冠冕:和上司住同一个屋檐下》 第8章 免费试读
三天时间,转瞬即逝。
项目二部的会议室,气氛比上次更加凝重。每个人面前都摊着修改后的方案,却鲜少有人翻动。
赵倩站在投影幕布前,深吸一口气,开始了新一轮的汇报。她的语速平稳,条理清晰,显然这三天整个团队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PPT一页页翻过,核心筒的优化数据、外立面的调整细节、材料成本的重新核算……比之上次,方案确实更为翔实和深入。
靳开文坐在主位,神情依旧是惯常的平静,只是眉宇间那股凛冽之气,似乎收敛了几分。他没有中途打断,静静听完了赵倩的全部陈述。
汇报结束,会议室内落针可闻。
赵倩的手心微微有些汗湿,等待着最终的宣判。
“比上次有点样子。”靳开文终于开口,声音听不出喜怒,“之前提的几个硬伤,算是做了些调整。”
他这话一出,几位核心设计师悄悄松了口气。
“不过,”靳开文话锋一转,视线在屏幕上某个细节处定格,“有些地方,还是流于表面。”
他随即又点出了几处他认为不够成熟的修改,问题依旧犀利,直指核心。
被点到的设计师一一作答,虽然有些紧张,但三天加班加点的准备让他们不至于像上次那般手足无措。几个回合下来,倒也算对答如流。
靳开文听完,不置可否,只淡淡评价了一句:“差强人意。”
这四个字,让刚刚略微放松的气氛再次绷紧。他显然并不完全满意。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点,最后停在了一张新增的、颇具视觉冲击力的外立面局部效果图上。那是一个大胆的结构外露与幕墙结合的设计,与之前所有方案都截然不同。
“这个部分,”靳开文的语气带着探究,“谁的想法?”
会议室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一瞬。
赵倩的眼睫轻颤了一下,她的视线不着痕迹地飘向了坐在后排角落的伊苏。
伊苏感受到了那道目光,也感受到了会议室中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汇聚了过来。她坦然起身,声音清晰而平静:“靳总,这个方案是我提出的初步构想。”
靳开文抬眼,看着这个主动站出来的年轻女设计师。三天前,她还只是个旁听者。
“哦?”他尾音微微上扬,“说说看,为什么这么设计?”
这是第一个问题。压力如实质般压向伊苏。
“我考虑的是将核心筒的部分结构功能外显化,使其成为建筑表皮的一部分,而非完全隐藏。”伊苏不慌不忙地开口,“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优化内部使用空间,提升得房率,同时,结构本身形成的韵律和力量感,也能赋予建筑独特的外观识别度,回应您对地标性建筑创新性的要求。”
她的解释简明扼要,直指设计核心。
靳开文面无表情,继续追问:“这种结构外露,如何保证其耐久性和后期的维护成本?尤其是在超高层建筑复杂的气候条件下。视觉效果和工程现实,考虑过平衡吗?”
第二个问题,更加尖锐,直击实施层面的难点。
会议室里,有人替伊苏捏了把汗。赵倩的眉头也微微蹙起。
伊苏却依旧镇定:“靳总,关于耐久性,我初步设想是采用高性能耐候钢或经过特殊处理的复合材料,并结合精密的节点设计,确保其使用寿命。至于后期维护,可以在结构外骨骼上预留清洁和检修通道,并采用模块化设计,方便局部更换。成本方面,虽然初期投入可能略高于传统幕墙,但其带来的空间增益和独特地标价值,我认为在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中是具备经济性的。具体数据,还需要后续的详细测算和模型验证。”
她的回答条理分明,不仅提出了设想,还兼顾了后续的技术路径和成本考量,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靳开文沉默了几秒,会议室内的安静让人几乎能听到自己的心跳。
他再次看向伊苏,眼神比之前更为专注:“你认为,‘云端大厦’作为城市地标,最需要向外界传递的特质是什么?这个方案,如何体现这种特质?”
第三个问题,已经超出了纯粹的技术层面,上升到了设计理念和城市意义的探讨。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提问,更像是一种考较,一种对设计师综合素养的深度探查。
连赵倩都有些意外,靳开文很少在一个新人的方案上花费这么多时间和精力进行如此深入的追问。
伊苏的呼吸微微一顿,随即,她迎上靳开文审视的视线,字句清晰:
“我认为,‘云端大厦’作为未来的城市地标,最需要传递的是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和‘与城市共生的姿态’。这种力量,不仅仅是物理高度的突破,更是技术、艺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我的方案,试图通过结构逻辑的清晰外化,展现建筑内在的骨骼与力量,如同植物破土而出,向上伸展的生命力。同时,这种结构形成的半通透界面,也意图与城市环境形成对话,而不是冰冷的隔绝。它既是地标,也应是城市肌理中一个有呼吸、有温度的节点。”
话音落下,会议室里一片寂静。
所有人都愣住了。
他们看着站在那里的伊苏,有些难以置信。
一个刚入职三天的新人,面对靳开文如此层层递进、几乎是拷问式的三个问题,不仅对答如流,而且思路清晰,见解深刻,甚至在最后拔高到了设计哲学层面。
这简直……不可思议。
要知道,在靳开文手下,别说新人,就是那些资深的设计骨干,能在他连珠炮似的质询下撑过一个回合已属不易,三个回合下来还能如此从容不迫、言之有物的,他们从未见过!
伊苏是第一个。
赵倩看着伊苏的背影,眼底掠过一抹复杂的光芒,有惊讶,也有几分释然。
靳开文靠在椅背上,许久没有说话。他看着伊苏,那张年轻而美丽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慌乱或得意,只有一种专注和平静。
会议室的空气,在经历了极致的紧绷后,似乎有了一丝微妙的松动。靳开文长久地凝视着伊苏,那张清丽的面庞上,除了因阐述观点而带有的专注,再无他物。
会议室里静得可怕,每个人的呼吸都放轻了。
赵倩垂在身侧的手,指尖微微蜷曲,她为伊苏捏了一把汗,也为自己部门出了这么个人才而感到一阵莫名的情绪。
终于,靳开文收回了投注在伊苏身上的视线,转向赵倩,声音恢复了惯常的低沉:“这个方向,可以继续深化。”
没有赞扬,没有肯定,只有一句“可以继续深化”。
但这六个字,在项目二部的众人听来,不啻于天籁。
要知道,这三天,他们几乎是推翻了重来,靳开文能给出这样的评价,已经是极大的认可。
“伊苏,”靳开文顿了一下,再次叫了她的名字,“你负责将这个构想细化,形成完整的方案,包括初步的结构模型和成本估算。赵倩,你全力配合。”
这话一出,赵倩明显愣了一下,旋即应道:“好的,靳总。”
她看向伊苏,眼神复杂。
靳开文的意思很明确,这个新方案的主导权,交给了伊苏。
一个刚来三天的新人。
“散会。”靳开文站起身,没有再多说一个字,率先离开了会议室。
他一走,会议室里紧绷的空气瞬间松弛下来。
几个设计师立刻围向伊苏。
“伊苏,你太厉害了吧!靳总那可是出了名的铁面阎王,你居然能跟他对答如流!”
“是啊是啊,刚才我们都替你紧张死了!尤其是第三个问题,简直是灵魂拷问!”
“能跟靳总过招三个回合还不落下风,简直太爽了!”一个叫李明年轻男设计师压低了声音,语气里满是兴奋和佩服。
伊苏被众人围在中间,听着七嘴八舌的赞叹,脸上只露出浅浅的微笑,客气地回应着。
她并不喜欢这种成为焦点的感觉,刚才站出来,不过是尽一个设计师的本分,阐述自己的想法。
她更愿意默默地把事情做好。
可眼下的场面,显然把她推到了一个显眼的位置。
赵倩走了过来,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静:“好了好了,都别围着了,赶紧回去消化消化,伊苏接下来任务很重,大家都要好好配合。”
众人这才散开些,但看向伊苏的视线里,都多了几分敬佩和好奇。
伊苏对赵倩点头致意:“赵经理,我会尽力的。”
“我相信你。”赵倩看着她,眼神里带着审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走吧,回办公室我们再详细聊聊。”
回到项目二部的办公区,气氛明显与之前不同。
之前,伊苏只是一个新来的、漂亮的、被靳总“特别关照”的空降兵。
现在,她成了那个敢在靳开文面前提出颠覆性方案,并且成功让他点头的人。
伊苏回到自己的工位,看着电脑屏幕上那个还略显粗糙的构想,心中百感交集。
靳开文最后的三个问题,确实让她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也激发了她更深层次的思考。
她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可以继续深化”,意味着接下来将是更繁重、更细致的工作,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有丝毫马虎。
而她,也将在众目睽睽之下,去完成这个挑战。
伊苏轻轻吐出一口气,将纷杂的思绪压下,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窗外,阳光正好,透过玻璃窗洒在她的办公桌上,映出一片温暖的光晕。
这栋名为“设计公司”的庞大机器,因为她这个小小的齿轮,似乎产生了一丝微妙的扰动。
而这扰动,会带来什么,伊苏自己也无法预料。
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
小说《荆棘冠冕:和上司住同一个屋檐下》 第8章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