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小说《心动预警:满分答卷是你》,类属于短篇言情风格的经典之作,书里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林星辰陆序言,小说作者为瑶瑶的写作,文章无删减精彩剧情讲述的是:缺失的刊期在‘备注栏’标清原因——是‘缺页’还是‘整期丢失’。标准我写在表格最后一页了,你先看5分钟。”林星辰接过表格,……
《心动预警:满分答卷是你》 心动预警:满分答卷是你精选章节 免费试读
第一章撞出来的“事故”初夏午后的阳光,透过香樟树的枝叶,
在校园小径上洒下斑驳的光影。林星辰举着手机,一边倒退着行走,
一边对着镜头活力四射地解说着:“家人们看过来!
这就是我们校篮球队的‘秘密训练基地’!看到那个三分球了吗?漂亮!……哎哎哎?!
”后背猛地撞上了一个坚实的人形,伴随着一声闷响,她感觉自己踩到了柔软的布料,同时,
几本封皮挺括的书和一本边缘磨出包浆的厚重笔记册“啪”地散落在地。更糟的是,
那本烫金书名的英文原版书,
精准地滑进了旁边因清晨洒水而积着浅洼的小水洼里——水刚好没过书脊,油墨瞬间晕开。
“我的天,对不起对不起!”林星辰慌忙转身,手忙脚乱地道歉,
视线先落在对方被踩脏的鞋上。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双一尘不染的白色板鞋,
鞋头被她踩出一个清晰的、带着灰印的脚印。视线上移,是熨烫得没有一丝褶皱的校服长裤,
再往上……一张清俊却冷得像覆了层薄霜的脸。少年微微蹙着眉,银边镜片后的眼眸深邃,
正一瞬不瞬地盯着水洼里那本迅速被浸湿的书,睫毛垂落的阴影里藏着明显的不悦。
阳光落在他身上,却仿佛驱不散他周身自带的低温气场。林星辰心里“咯噔”一下。
是陆序言,那个常年霸占年级第一、连老师都要让三分的“冰山学神”。他蹲下身,
指尖避开湿痕,沉默地将书捞起,
用随身携带的棉柔纸巾轻轻吸去封面水分——可书页已然泡得发皱,
深褐色的水渍在白色封面上晕出难看的印子,像块洗不掉的疤。“对不起,
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这本书多少钱?我赔给你!”林星辰也跟着蹲下,
指尖飞快地捡拾其他散落的书本,连指腹蹭到纸张毛边都没察觉。陆序言抬起眼,
目光在她因奔跑而泛红的脸颊、鼻尖的细汗,以及那双写满歉意的圆眼睛上停留了一秒,
声音没什么起伏,却带着清晰的重量:“《有限元分析理论》,1998年牛津初版,
现在市面上没有流通本。你确定要赔?
”林星辰瞬间噎住——光听“1998年初版”“无流通本”,
就知道这不是“花钱能解决”的事。“那……那怎么办?”她咬着下唇,指尖攥得发白。
陆序言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灰,居高临下地看着她,
语气冷静得像在陈述一道物理题的已知条件:“高二(3)班,林星辰,
校篮球队专职经纪人,上周刚帮球队做过‘赛前动员’Vlog。
”他竟然连她的“副业”都知道?林星辰眼睛瞪圆了。“未来一个月,每天下午放学后,
图书馆三楼过期报刊阅览室。”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出一道锐利的光,
“帮我完成学生会指派的‘2018-2022年校报分类归档’工作。为期四周,
一天不能少——少一天,就补两天。”“啊?”林星辰愣住了。这算哪门子赔偿?
“不接受的话,”他指了指旁边被撞得歪倒的盆栽——陶瓷盆沿磕掉一块,泥土撒了半地,
“我就把你‘碰撞导致公物损坏’和‘损毁他人私人物品’的行为,连同盆栽的赔偿清单,
一起上报学生会纪律部。”他的话逻辑严密,连“证据”都摆得明明白白。“喂!
你讲不讲道理……”林星辰胸口一阵发闷,又气又急,腮帮子都鼓了起来。这时,
篮球队长周屿带着几个队员跑了过来:“星辰,没事吧?”他扫了眼地上的书、歪掉的盆栽,
又看了眼冷着脸的陆序言,立刻站到林星辰身前,语气带着护短:“陆大学神,
欺负我们班女生算什么本事?”林星辰却拉住了周屿的袖子,深吸一口气,
仰头对陆序言露出一个灿烂得有些刻意的笑容——嘴角咧得够大,
眼睛却没完全弯起来:“好!成交!不就是整理报刊嘛,小case!
”她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近距离观察“冰山学神”的日常,
记录他“不为人知的一面”,这可是能让Vlog播放量翻倍的绝佳素材!
想想标题都带感——《揭秘!
年级第一的课余生活竟然是……》陆序言看着她突然转变的态度,
以及那双瞬间亮得过分的眸子,
眼底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疑惑(像在费解“为什么有人会对整理报刊感兴趣”),
随即恢复平静。“明天开始,17点整,别迟到。”他留下这句话,
用胳膊夹着湿书和笔记册,转身离开——背影依旧挺拔,却比平时多了点“被打扰”的紧绷。
第二章“不平等条约”第二天放学后,林星辰踩着16点59分的**,
冲进了图书馆三楼的过期报刊阅览室。这里空气里弥漫着旧纸张特有的霉味和油墨味,
安静得能听到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连灰尘飘落在桌面的动静都格外清晰。
陆序言已经到了。他面前堆着一摞按高度码好的旧报纸和杂志,
正低头在一张打印好的表格上勾画——笔尖是细尖的黑色水笔,勾线时力道均匀,
连顿笔都透着规整。“还挺准时。”他头也没抬,
从桌角递过来另一张表格和一副浅灰色的棉纱手套,“按‘年份-学期-刊期’分类,
核对目录后录入Excel表,
缺失的刊期在‘备注栏’标清原因——是‘缺页’还是‘整期丢失’。
标准我写在表格最后一页了,你先看5分钟。”林星辰接过表格,
看着上面用不同颜色标注的要求(黑色是基础步骤,红色是易错点),
吐了吐舌头:“知道了,陆‘监工’老师。”工作枯燥而繁琐——旧报纸边缘发脆,
稍用力就会撕出小口;杂志的刊期印在封底角落,得凑到灯下才能看清。
林星辰耐着性子干了半小时,就觉得腰酸背痛,指尖也被纸张磨得发涩。
她偷偷看向陆序言:他依旧坐得笔直,腰背没有一丝弯曲,手指快速而准确地翻动纸页,
神情专注得像在拆解精密的机械零件,而不是这些泛黄的旧纸。为了驱散无聊,
她开始小声哼歌——是最近火遍校园的《夏夜晚风》,调子轻快,带着点甜意。
陆序言翻页的手指顿了0.5秒,指尖在纸页上停留了一瞬,却没出声,
只是眉头微不可查地蹙了下。又过了十分钟,
林星辰盯上了窗台上那盆叶片发蔫、叶尖泛着黄的绿萝——盆土都干裂了,显然很久没浇水。
她对着绿萝小声嘀咕:“小绿啊小绿,你这是渴了还是晒蔫了?没关系,姐姐给你浇点水,
你可得撑到我整理完报刊啊……”说着,真的拿起窗台下一个缺了口的小塑料水壶,
接了点自来水,小心翼翼地浇在盆土边缘。陆序言终于抬起头,
看向她——眼神里带着“无法理解”的疑惑,像在看一道“步骤错误的数学题”。
林星辰察觉到他的目光,嘿嘿一笑,晃了晃手里的水壶:“劳逸结合嘛,陆大学神。
你这样一直绷着,肩颈不酸吗?我上周看队医给队员放松,说久坐不动容易腰肌劳损呢!
”陆序言收回目光,重新投向眼前的报纸,声音淡得像白开水:“效率至上。
无意义的发声和‘植物对话’,是对时间的无效消耗——你刚才哼歌加浇水,浪费了8分钟。
”“啧,真是标准的‘学神’式回答。”林星辰撇撇嘴,却也不再多说,
只是偶尔还是会无意识地哼出几个音符——这次放轻了音量,像怕吵到纸页似的。
陆序言听着耳边断断续续、却意外不刺耳的哼唱,笔下记录的速度,
不自觉地放缓了微不可察的一瞬——笔尖在表格上多停留了1秒,才继续往下写。
第三章世界的B面连续五天的“劳动改造”下来,
林星辰虽然嘴上抱怨“学神的标准太苛刻”,
但行动上却没丝毫懈怠——报纸分类没出错过一次,缺失刊期的记录也写得清清楚楚。
她还逐渐发现了一些“冰山”的“裂缝”。
度合适的桌子上(避免她踮脚够报纸);会在她不小心被纸张划到指尖(流出一点血珠)时,
默不作声地递过来一个独立包装的创可贴——还是薄荷味的,
包装上印着小太阳图案;甚至会在她忘记带水时,多带一瓶常温的矿泉水,放在她桌角,
假装“买多了”。最让林星辰惊讶的发现,
在旧报纸的夹缝里:在一些废弃的校报草稿纸(背面空白)或者过期《科技日报》的边栏上,
——有带齿轮的变速箱、能活动的机器人手臂关节、甚至还有迷你版的“太阳能小车”底盘,
线条流畅得没有一丝修改痕迹,每个零件的比例都精准得像用尺子量过。一次,
她整理2020年的校报时,
掉出一张画着“机械手指”的草图——指尖关节处还标了“弹簧型号:0.5mm”的小字。
她捡起来,对着光看了半天,忍不住惊叹:“哇,这机械手指的关节设计也太精细了吧!
是你画的?你怎么懂这些啊!”陆序言的动作瞬间僵住——像被按下了暂停键。
他迅速从她手中抽走那张纸,指尖捏得纸边发皱,然后飞快地揉成一团,塞进校服口袋里,
耳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红了起来,连耳尖都透着粉。
他语气生硬得像在掩饰:“随手勾勒的草稿,登不上‘正经’台面,算不上有价值。
”“怎么会没价值?这超酷的好吗!”林星辰眼睛亮得像星星,
“比解那些‘最后一道大题’有意思多了——你看这个关节,是不是能灵活弯曲?
要是做成真的,是不是能帮人拿东西?”陆序言没有回应,只是低头继续整理报纸,
手指却有些发紧——原本平整的报纸被他捏出了一道折痕。但他紧抿的唇角,
却悄悄放松了一点,不再是之前的“直线”,而是带了点极浅的弧度。
林星辰看着他泛红的耳根,忽然觉得:这座“冰山”下面,
藏着一片不为人知的“机械森林”。他并非没有热爱,
只是“学神”的光环和“必须考第一”的压力,像层厚玻璃,把他的热爱牢牢罩在了里面。
这个发现,让她对陆序言的好奇心,又加重了几分——像发现了一本“封面是教科书,
内页是漫画”的秘密书。第四章反转的课堂这天下午的数学课,阳光透过窗户,
在黑板上投下长方形的光斑。老师在讲解完“立体几何的外接球”后,
转身在黑板右侧写下一道拓展思考题——是去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的预赛题,
题目里画着一个“三棱锥嵌套圆柱”的复杂图形,下面跟着一长串函数关系式。
“这道题涉及‘空间几何与函数的结合’,有些难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研究一下,
我们下节课再讲。”老师放下粉笔,扫了眼全班,
眼神里带着“不指望有人能当场解出来”的预期。
教室里一片寂静——大多数同学盯着黑板上的图形,眉头皱成了“川”字,
手里的笔悬在草稿纸上,没敢落下;连几个数学尖子生(比如二班的李然)也咬着笔杆,
眼神里带着“无从下手”的困惑。陆序言看着题目,
手指无意识地在草稿纸上划动——笔尖先画了个简易的三棱锥,
然后在旁边标注“高=3cm”,显然也陷入了思考,眉峰微蹙。
林星辰原本正在本子上画“篮球队员的Q版漫画”(画到周屿的头发时,
还特意加了两撮呆毛),听到“立体几何”“外接球”,却抬起了头。她盯着黑板上的图形,
眼睛眨了眨——忽然想起上周帮球队整理器材时,看到过“篮球套在三角支架上”的场景,
两者的形状有点像。几分钟后,老师拿起黑板擦,
准备擦掉题目(怕占用下节课的板书空间),
林星辰忽然举起了手——动作快得像怕被老师抢先。“老师,我……好像有个想法。
”她的声音不算大,却在安静的教室里格外清晰。
全班同学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她身上——惊讶里裹着几分怀疑:林星辰?
那个数学常年在“及格线徘徊”、上次月考数学只考了62分的女生?她能解联赛题?
连陆序言也抬起头,看向她——眼神里带着“意外”和“探究”,
像在看“一道突然出现的新题型”。林星辰有些紧张地站起来,手指攥着衣角,走到黑板前。
她没有用老师预期的“作辅助线”或“代数代入”方法,而是拿起白色粉笔,
在图形的侧面画了一条竖线,将三棱锥从“高的中点”处“切开”,
然后转身对着全班说:“我觉得可以把这个三棱锥想象成‘三角蛋糕’,
圆柱就是‘插在蛋糕里的吸管’——从侧面看,它们的投影是‘三角形套长方形’,
然后找‘长方形的宽和三角形的高的关系’,
再代入函数……”她的表述不算严谨(比如没说“投影的具体比例”),
甚至有些凌乱(讲到“吸管的直径”时,还停顿了一下),
但核心思路却意外地清晰——绕开了“复杂的外接球计算”,直接从“空间投影”切入,
直指问题的另一种本质。教室里安静了几秒——连老师都愣住了,推了推眼镜,
低头看了眼手里的参考答案,然后抬起头,眼中闪过惊喜:“林星辰同学的思路非常独特!
虽然表述上可以更规范(比如补充‘投影的相似比’),
但这种‘空间想象力’和‘跳跃性思维’,
确实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解法——比参考答案的方法更简洁!大家掌声鼓励!
”掌声“哗啦”响了起来——有惊讶,有佩服,还有几个男生吹了声小声的口哨。
林星辰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耳朵尖有点红,回到座位时,正好对上陆序言的目光。
他那总是平静无波的眼睛里,此刻清晰地映着一种情绪——惊讶,
以及一丝被“意外思路”打动后的、深沉的光亮,像星星落进了水里。他看着她,
仿佛第一次真正“看见”了她——这个总爱叽叽喳喳、似乎与“严谨学术”格格不入的女孩,
体内竟然藏着如此灵动而闪耀的“空间思维”。林星辰被他看得有些脸红,
故意冲他做了个鬼脸,压低声音说:“看什么看?
没见过‘用蛋糕和吸管解数学题’的美女啊?”陆序言破天荒地没有移开目光,
嘴角似乎极其轻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像冰面裂开了一道小缝,露出里面的暖意。那一刻,
林星辰感觉自己的心脏“咚咚”跳了一下,然后漏跳了半拍,
连呼吸都跟着滞了一瞬——像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软乎乎的。
第五章学神的“特训”报刊整理工作进入第二周,天气开始变热,
阅览室里的吊扇“嗡嗡”转着,吹得纸张轻轻晃动。
林星辰正对着一本泛黄的《科技博览》打哈欠(封面都快掉下来了),
陆序言忽然合上自己手中的档案册(发出轻微的“啪”声),转向她。“你上次期中考试,
物理卷最后一道‘电路分析题’,留着大片空白,一道公式都没写。”他的声音很平静,
却带着“精准回忆”的笃定——连题目类型都记得清清楚楚。林星辰一愣,
手里的哈欠都憋了回去:“啊?……嗯,那个电路太复杂了——一会儿并联一会儿串联,
还有滑动变阻器,我看着就头晕,完全不知道从哪下手。”“从明天开始,
放学后多加一小时。”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
“我帮你补物理——目标是下次月考,把电路题的分数拿满,总分提上80分。”“啥?
”林星辰瞪大了眼睛,手里的《科技博览》差点掉在地上,“为什么啊?
我们的‘不平等条约’里,只说整理报刊,没说要加‘补习’啊!
”陆序言从桌角拿出一张纸——是他手写的“补习计划”,
上面列着“第一周:串并联电路基础”“第二周:滑动变阻器应用”,
甚至标了“每节课的练习量(10道基础题+3道中档题)”。
他把纸推到她面前:“等价交换。你每天多花的一小时,
我用‘帮你提分’来补偿——你获得成绩,我避免‘补习对象基础太差,影响效率’,
很公平。”“……”林星辰看着那张写得工工整整的计划,
一时竟无法反驳——这人脑子里是不是装了个“精准天平”?
连“额外时间”都要算得明明白白。于是,每天的日程变成了:17:00-18:00,
理报刊(林星辰单方面认为这是“观察学神日常”的素材时间);18:00-19:00,
转移到图书馆二楼的自习区(靠窗的位置,光线好),进行一对一物理辅导。
陆序言的讲解风格和他的人一样:严谨、清晰、层层递进。
用“思维导图”——先在草稿纸中间画“核心知识点”(比如“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然后用箭头分出“公式”“易错点”“例题”三个分支,每个分支都写得清清楚楚,
连“公式里的符号大小写”都标得明明白白。而林星辰的脑子,
却像是“跳跃的星辰”——她会把电路想象成“学校门口的商业街”,
电流是“放学的学生”,电阻是“狭窄的巷子”(巷子越窄,学生走得越慢),
电压则是“巷子两端的高度差”(差越大,学生跑得越快)。她理解的方式充满画面感,
还带着点天马行空的联想。起初,
“非标准思路”表示不赞同——比如她把“欧姆定律”说成“学生数量和巷子宽度的关系”,
他皱着眉纠正:“应该用‘电流、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来表述,你的比喻不够严谨。
”但很快,他发现当她用自己那套“星辰理论”理解后,
解题速度和正确率竟意外地高——比如一道“动态电路分析题”,她用“巷子堵车”的思路,
半分钟就选出了答案,比“标准公式推导”快了一倍。“这里,
为什么用‘串联电路的分压公式’,而不是‘并联电路的分流公式’?”一次,
他指着一道题,语气带着“考校”的意味。林星辰咬着笔头,眨了眨眼,
指着草稿纸上的电路图:“因为这两个电阻像‘并排走的两个人’,
电流只能从一个人身边过,再到另一个人身边——就像我们上次走楼梯,只能一个接一个下,
不能并排下,所以是串联啊!你看这个符号和那个符号,是不是像‘手拉手的搭档’,
逻辑上能对上?”陆序言:“……”他沉默了几秒,
试图用“标准术语”理解这种“手拉手”逻辑,
最终放弃——但眼底却掠过一丝自己都未察觉的笑意,像小石子投进水里,漾开一圈浅纹。
他严谨的“知识框架”,与她灵动的“画面思维”,
像两块边缘契合的拼图——在一次次“公式vs比喻”的碰撞中,
竟然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他的讲解变得“不那么枯燥”,她的思路也变得“更有条理”。
第六章雨中的一把伞南方的六月,天气像个任性的孩子。下午还晴空万里,临近放学时,
窗外突然滚过几声闷雷,乌云像被打翻的墨汁,瞬间染黑了半边天。紧接着,
豆大的雨点砸下来,织成密不透风的雨幕,打在窗户上“噼里啪啦”响,
连远处的教学楼都变得模糊。“完了,没带伞!”林星辰看着窗外的雨幕,
哀叹一声——早上出门时还是晴天,她嫌伞沉,就没带。周屿今天球队加练,
中午就把书包带过去了,没法借她伞。
陆序言收拾好书包(把笔记本和那本《有限元分析理论》小心地放进防水袋里),
看了一眼窗外(雨势没有减弱的迹象),又看了一眼“抓着书包带、一脸愁容”的林星辰,
收拾东西的动作顿了顿。两人走到图书馆门口,
屋檐下已经挤满了没带伞的学生——有人在打电话让家长送伞,
有人在讨论“要不要冒雨冲回去”,嘈杂的声音混着雨声,格外热闹。“看来得等半小时了。
”林星辰靠在墙上,掏出手机准备刷视频,心里盘算着“等雨小一点就冲”。就在这时,
一把黑色的、伞骨笔直的长柄伞,在她头顶“啪”地一声撑开——伞面是哑光的,
没有任何图案,透着沉稳的质感,稳稳地隔绝了外面的风雨。林星辰惊讶地抬头,
鼻尖差点碰到伞骨。陆序言举着伞,站在她身侧——左手拎着书包,右手举着伞,
胳膊微微弯曲,确保伞完全罩住她。他的目光平视着前方的雨幕,语气依旧平淡无波,
小说《心动预警:满分答卷是你》 心动预警:满分答卷是你精选章节 试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