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三冤家描绘了林野沈知夏温砚的一段异世界冒险之旅。他身世神秘,被认为是命运的守护者。辞安故野巧妙地刻画了每个角色的性格和动机,小说中充满了紧张、悬疑和奇幻元素。精彩的情节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探索那些隐藏在黑暗背后的秘密。
《欢喜三冤家》 欢喜三冤家第3章 免费试读
一场暴雨来得猝不及防。
清晨还透着点晴光,辰时刚过,乌云就像被打翻的墨汁,在天上洇开大片的黑。风卷着梧桐叶撞在窗棂上,发出“哗啦啦”的响,不等沈知夏把铺子门口的酱菜坛子搬进屋里,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
“这鬼天气!”她抱着最后一个坛子往门里退,裤脚已经溅了不少泥点。抬头时,正看见林野举着块塑料布,慌慌张张地往对面瓷坊的窗台上盖——那里摆着他刚烧好的一批青瓷杯。
雨越下越大,像是天上破了个洞,水柱哗哗地往地上灌。巷子里的积水很快漫过了脚踝,青石板缝里冒出细密的气泡。沈知夏正想关店门,眼角余光瞥见巷口有个佝偻的身影在水里摸索,定睛一看,竟是王大爷。
“王大爷!您在这儿干啥?”她撑着伞冲出去,雨声太大,嗓子都喊哑了。
王大爷的蓝布帽早就被雨水浸透,贴在头上,他正徒手往一个破竹筐里捡散落在水里的鞋钉、胶水罐,浑浊的眼睛里满是焦急。“我的摊子……”他指了指被淹在水里的修鞋摊,木头架子已经歪了,工具箱漂在水面上,像只摇摇晃晃的小船。
沈知夏这才发现,王大爷的修鞋摊正好在巷子最低洼的地方,此刻已经成了片小水洼。她刚想弯腰帮忙,身后传来“噗通”一声,林野踩着积水跑了过来,手里还拎着两个大塑料桶。
“先把东西往桶里装!”他把桶往水里一放,蹲下身子就去捞那个漂远的工具箱。雨水顺着他的额发往下淌,工装外套紧紧贴在身上,却半点没耽误动作。
这时,一把素色的油纸伞从巷尾飘过来,温砚踩着木屐,慢慢走在积水里。他看见这边的情形,没多说什么,只是把伞往王大爷头顶倾斜了些,自己半边肩膀露在雨里,很快就湿透了。“王大爷,先别急,东西能捞回来。”他的声音穿过雨幕,带着种让人安定的力量。
三个年轻人围着一个老人,在齐脚踝的水里忙开了。沈知夏负责扶着歪倒的木架,林野捞漂浮的工具,温砚则小心地把那些泡了水的鞋样、布料塞进桶里。雨太大,伞根本挡不住什么,四个人很快都成了落汤鸡。
“咳咳……”王大爷咳了两声,抹了把脸上的雨水,“麻烦你们了,这些旧物件,丢了就丢了……”
“那哪行啊!”沈知夏接过温砚递来的干毛巾,往王大爷手里塞,“您这摊子在这儿摆了二十多年,街坊邻居谁的鞋没在您这儿修过?”
林野把最后一把锤子放进桶里,直起身时腰拧了一下,疼得“嘶”了一声:“大爷,您这摊子得挪个地方,不然下次下雨还得淹。要不……我瓷坊旁边有块空地方,先借您用着?”
温砚点点头:“我书斋里有多余的木板,能给您搭个临时的架子。”
王大爷看着他们三个,浑浊的眼睛里忽然泛起了水光。他抹了把脸,不知是雨水还是别的,叹了口气:“你们仨啊……跟你们爷爷那辈,真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话一出,三人都愣住了。
沈知夏先反应过来:“王大爷,您认识我爷爷?”她爷爷走得早,她只见过照片,听外婆说过几句,说爷爷以前是个木匠,后来才开了这杂货铺。
林野也挠了挠头:“我爷爷?我爸说他年轻时在景德镇当学徒,我都没见过。”
温砚推了推被雨水打湿的眼镜,镜片上蒙着层水汽:“我祖父……倒是以前在这条巷子里住过,后来举家迁去了江南。”
王大爷蹲在水里,手指在湿滑的青石板上轻轻敲着,像是在数着什么。过了好一会儿,他才开口,声音带着点沙哑:“五十多年前啊,这条巷子可比现在热闹。你爷爷,”他指着沈知夏,“是个巧木匠,打的家具又结实又好看;你爷爷,”又指向林野,“那时是个毛头小子,跟着师父学烧瓷,总爱往木匠铺跑,偷学手艺;还有你祖父,”最后看向温砚,“是个读书人,却不爱读正经书,总爱跟他们俩混在一起,帮着画瓷瓶上的图案。”
三人听得眼睛都直了。
“他们仨啊,也是天天吵吵闹闹的。”王大爷笑了起来,眼角的皱纹挤在一起,“木匠说烧瓷的毛躁,烧瓷的说读书的酸气,读书的又笑木匠没文化……可真到了事上,比谁都亲。”他顿了顿,指着沈知夏杂货铺的方向,“你家铺子那块地,原本是木匠铺和瓷窑的地方,后来你爷爷娶了你外婆,才改成了杂货铺;对面那瓷坊,”又看向林野,“以前就是你爷爷搭的小窑,后来他去了景德镇,窑才废了;温先生的书斋,”最后看向温砚,“原本是你祖父的书房,他走后,书房就空了,直到你租下来,才又有了墨香。”
雨渐渐小了些,巷子里的积水慢慢退去,露出青石板原本的颜色。王大爷从怀里摸出个用塑料袋层层包裹的东西,打开来,是个巴掌大的木盒,里面装着三件小东西:一个缺了角的木刻小狮子,一个釉色不均的小瓷碟,还有半页泛黄的宣纸,上面画着个歪歪扭扭的山水轮廓。
“这是他们仨年轻时一起做的。”王大爷把木盒递给三人,“木匠刻了狮子,烧瓷的上了釉,读书人画了画。他们说啊,等老了,就把这巷子修得亮亮堂堂的,一家开木匠铺,一家开瓷坊,一家开书斋,还做邻居。”
沈知夏捏着那个木刻小狮子,手感温润,缺角的地方磨得光滑,显然被人摸了无数次。林野看着那个小瓷碟,眼眶有点热——这粗糙的釉色,跟他初学烧瓷时的手艺一模一样。温砚展开那半页宣纸,指尖拂过上面的笔触,忽然觉得那歪扭的山水里,藏着种说不出的热闹。
雨停了,阳光从云缝里钻出来,照在湿漉漉的巷子里,泛着亮闪闪的光。王大爷的修鞋摊被暂时挪到了林野的瓷坊旁边,温砚找来了木板搭架子,沈知夏则熬了姜汤,给大家驱寒。
林野捧着姜汤,看着沈知夏被炉火映红的侧脸,又看了看温砚低头用布擦拭那半页宣纸的认真模样,忽然觉得,王大爷说的那些往事,好像就藏在这巷子的风里,藏在他们仨此刻的吵闹与默契里。
沈知夏瞥见他在发呆,踢了他一脚:“发什么愣?姜汤凉了!”
林野“啊”了一声,赶紧喝了一大口,烫得直吐舌头。温砚看着他们,嘴角弯起个浅浅的弧度,拿起那半页宣纸,轻声道:“这画……或许我能补全它。”
巷子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动静,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杂货铺的酱菜坛子旁边,多了个青瓷小碟;瓷坊的窗台上,摆上了本线装书;书斋的墨香里,偶尔会混进点桂花糖的甜气。
(下一章预告:温砚要补全那半页画,却发现画里藏着个标记,似乎指向巷子里的某个地方。三人决定一起去找,结果在杂货铺的地窖里,发现了一个被遗忘的木箱……)
(本章完)
小说《欢喜三冤家》 欢喜三冤家第3章 试读结束。